每次的“天宫课堂”,同学们总会对航天员们漂浮在舱段里的情景充满好奇,这是因为航天员们身处微重力环境,他们所有的运动和规律都受微重力环境控制。所以,研究微重力科学是了解和认识航天探索的重要任务,如果不理解微重力科学,航天科学很多东西都很难理解。
9月21日15时45分,“天宫课堂”第四课在中国空间站开讲。神舟十六号航天员景海鹏、朱杨柱、桂海潮面向全国青少年进行了太空科普授课,这也是中国航天员首次在梦天实验舱内进行授课。当天下午,来自华南师范大学附属广州大学城小学(下称“华附广小”)的43名同学,在广东科学中心观看课堂直播,并开展同步实验。
本次太空授课活动继续采取天地互动方式进行。3名航天员在轨展示介绍中国空间站梦天实验舱工作生活场景,演示球形火焰实验、奇妙“乒乓球”实验、动量守恒实验以及又见陀螺实验,并与地面课堂进行互动交流。
两相系统实验柜、高温材料科学实验柜、超冷原子物理实验柜……梦天实验舱中搭载了一系列科学实验装置,在航天员们的介绍下,一一亮相。在广东科学中心现场观看直播的同学们聚精会神地看着,不时发出啧啧的惊叹声。
在介绍完实验装置后,航天员们就在太空中做起了各种奇妙的科学实验。而在广东科学中心,华附广小同学们的面前,同样摆放着各种实验道具,以便让他们与航天员们同步开展相关实验。
当航天员点燃一支蜡烛时,同学们则同步点燃了蜡烛。两相比较,同学们很快就发现了不同:“太空中的火焰是圆形的,地面的火焰是长圆形的。”原来,这是因为地面的蜡烛被点燃后,火焰周围的热气上升形成了对流,同时在重力的影响下,呈现出长圆形。而在太空中的蜡烛处于微重力环境,使得燃烧后的气体在各个方向的运动趋势相同,因此呈现出球形。
而当航天员们用一颗水珠,在太空中打起“乒乓球”的时候,同学们也通过往毛巾上滴水等操作,来观察水、油等物质的疏水性能。地面毕竟无法实现太空实验室的微重力环境,所以,华附广小的同学们利用牛顿摆球、腕力球等小道具,来模拟体验航天员们在太空中开展的动量守恒、又见陀螺等实验。
华附广小的科学老师魏晓童说,组织学生参加这样的活动很有意义,通过观看直播,可以让大家直观地感受到太空实验室的样貌,帮助他们树立探索太空、探索科学的志向。此外,通过动手参与实验,让同学们更有参与感,激发他们的兴趣。而且通过实验,也可以观察同学们在这一过程中的反应,帮助改进学校的科学课程。
同学李旭爱告诉记者,自己最喜欢的是太空中的圆形火焰蜡烛的实验,也希望自己以后还能参加更多这样的科学实验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