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毒产品,根据《消毒管理办法》(2002)第四十五条的规定,消毒产品包括消毒剂、消毒器械(含生物指示物、化学指示物和灭菌物品包装物)、卫生用品和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其中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自原卫生部(2003年第24号)公告发布之日起,不再纳入《消毒管理办法》管理。
家住四川遂宁的陈女士,因为孩子出现红屁股而给其涂抹自家药店销售的抗(抑)菌制剂——“正信堂婴儿紫草油”。后经检察官提醒,陈女士才得知该抗(抑)菌制剂中违规添加了抗生素咪康唑,她不断感叹:“幸亏没多用。”
抗(抑)菌制剂是什么?违规添加违禁成分的抗(抑)菌制剂使用后会出现哪些问题?只用一次会不会有影响?
抗(抑)菌制剂非药品,而是消毒产品,不具有任何治疗作用。生产销售抗(抑)菌制剂只需向卫生行政部门备案,相比制售药品需要办理的审批手续,准入门槛低、监管相对宽松,也无需临床试验、药敏试验、效果跟踪等环节,可以更快上市。也是因此,近年来,少数不良商家在抗(抑)菌制剂中非法添加抗生素、激素和抗真菌药等违禁成分,试图让抗(抑)菌制剂达到和药品一样甚至比药品更快更好的效果,以此牟利。但是,消费者若使用此类产品,不但不能缓解症状,还可能使症状加重,甚至出现过敏反应等问题,危害身体健康。
以紫草油为例。湖北省检察院第四检察部检察官、原湖北省公安消防总队医院烧伤科主治医师曹辉告诉记者:“在紫草油中添加咪康唑,是想用抗生素掩盖患者真实症状,会使患者错过最佳治疗时间,极容易留下永久性疤痕。即使只使用一次,也有可能对身体造成损害。”
抗(抑)菌制剂非法添加的问题,引发检察机关高度重视。为此,2022年,最高检启动了抗(抑)菌制剂非法添加公益诉讼专项监督活动,当年2月向江西等9个省级检察院下发《关于对“消”字号抗(抑)菌制剂非法添加案件线索挂牌督办的通知》,6月专门召开全国检察机关办理抗(抑)菌制剂公益诉讼案件工作推进会,决定专项监督活动由最初的9省拓展到全国。
一年多来,此类案件的办理普遍遇到了三个难题:排查难、检测难和召回难。为了解决“排查难”的问题,最高检分别发布了两本关于抗(抑)菌制剂非法添加问题的台账:第一次是2022年6月14日,涉及不合格产品251种;第二次是2022年9月20日,涉及237种。每一种抗(抑)菌制剂几乎都有在售卖,且分布在不同的药店。以辽宁省庄河市为例,当地检察机关初步调查后发现,辖区售卖抗(抑)菌制剂的药店就有300家。
“我们辖区也有近200家药店售卖抗(抑)菌制剂。两个干警三天跑了15家药店,按照最高检发布的台账比对调查,眼睛都快看花掉了,也没有查到一个不合格产品。”江苏省无锡市新吴区检察院第四检察部主任赵晓荣回忆道,办案之初他们遇到了药店分布散、比对工作量大等难题,传统的逐店走访、逐项查看、逐条核对方式遇到极大挑战。
非法添加违禁成分的抗(抑)菌制剂大致有两类:一类是品名、生产厂家和批号完全可以和最高检发布的台账对应上的,这类产品无需再进行检测;另一类是上述信息不能完全对应得上,需要送到最高检检察技术信息研究中心,检测其到底含不含有违禁成分。
庄河市检察院公益诉讼部门检察官曲明威直言,实践中,能完全对应上的产品少之又少。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岗区检察院检委会专职委员栾海龙用了个非常形象的比喻:“抗(抑)菌制剂批号就像生产日期,每一批都在变动。”
当多省检察机关同时行动,检测量更是成倍增长。如果所有样本都送到最高检检察技术信息研究中心做鉴定,排队时间长,效率低,且抗(抑)菌制剂持续在市场流通,每个批次生产数量有限,很可能还没等到鉴定结果出来,该批次的产品就已经销售完了,错过行政机关执法的最佳时机。
此外,经过大范围排查和检测,就算找到了确实含有违禁成分的抗(抑)菌制剂,也存在销售地和生产地异地的情况。目前,抗(抑)菌制剂销售地多在辽宁、黑龙江等地,而生产地多在福建、江西等地,检察机关需要通过本地卫健部门督促异地卫健部门召回并销毁产品。
“相对于生产厂家的产量,我们下架的产品只占少数。每一批产品产量很大,有的不是马上都能上市,会有大量囤积产品积压在生产厂家处。”辽宁省检察院第八检察部检察官陈春日告诉记者。
“大数据模型+快检试剂+协查函”解难题
显然,按照台账一一对照排查下去,不是长久之计。为了打破困境,无锡市新吴区检察院于2022年6月专门开发了抗(抑)菌制剂专项监督模型。
“抗(抑)菌制剂专项监督模型综合了最高检台账、各地市场监管部门公布的《药品质量抽检公告》、各大网络销售平台数据等进行建模,通过模型预设、数据匹配和智能分析,全面采集抗(抑)菌制剂信息、智能检索问题制剂及其销售药店的详细信息,同步提取药店信息、制剂信息、购买记录等电子数据。”赵晓荣告诉记者,通过数据模型,新吴区检察院很快完成了对辖区197家零售药店的排查,发现问题线索26件。
随后,新吴区检察院针对7家药店违法销售问题,向相关职能部门制发检察建议,建议其依法履职、加强监管。相关职能部门收到检察建议后,对7家生产企业、93家药店进行抽查,对154家医疗机构进行监督检查,开展普法活动100余次,实现了辖区抗(抑)菌制剂的闭环监管。不久后,该模型又进一步发挥作用,通过对无锡全市及苏州市相城区2000余家药店进行排查检索,发现问题线索136件。目前,相关问题均已整改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