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我国低温寒潮预警频发,由于空气湿度减小、过敏原增多、早晚温差变大,冬季成为哮喘病高发期。哮喘患者如何安然过冬?专家提示,为实现科学规范的疾病管理,对于哮喘患者而言,除自身日常采取防护措施外,接受规范化治疗也很重要。据统计,中国约有4600万成年人患有哮喘,其中6%为重度哮喘患者。在这些患者中,高达83.8%的患者是由于嗜酸粒细胞数量过多导致,又被称为重度嗜酸粒细胞性哮喘患者。
每到冬季,低温、寒风、雾霾以及呼吸道病毒交替流行等常见因素对哮喘、慢阻肺等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患者来说都是难关,稍有不慎就会诱发急性症状,严重时甚至会危及生命。
中日友好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医师苏楠教授不久前就接诊了一位令她印象深刻的哮喘患者:“一个63岁的高中老师,有30年哮喘病史了,治疗不规范,激素老是省着吸,口服激素药也是看心情吃。冬天这次流感没躲过去,导致呼吸衰竭,进了急诊抢救、插管,还好人救回来了,这才重视起来规范用药。”
类似的患者案例并不在少数。据苏楠教授介绍,作为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常见病种,哮喘20岁以上患者接近4570万人,只有不超过1/3的人达到了哮喘控制。很多患者用药难以坚持,用用停停,越治越差,到最后一年住两三次院,只要有一点“风吹草动”,就可能引起急性发作。因此,科学规范的疾病管理是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患者在冬季的重中之重,除了日常需自身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外,针对性的治疗也尤为重要。
回回感冒都被“撂倒”,为啥?
每年冬季流感流行可以说是常见现象,但有些哮喘患者就非常郁闷,为啥别人感冒没大事儿,自己就回回被“撂倒”?
“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气道炎症没控制住。”苏楠教授告诉搜狐健康,哮喘是一种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随着研究的深入,人们逐渐发现,部分哮喘患者表现出了2型炎症的特点,例如呼出气一氧化氮(FeNo)的增高,也就有了2型哮喘和非2型哮喘之分。但无论对于哪种类型的哮喘患者,控制住气道慢性炎症都是最重要的。
“我经常跟病人讲,哮喘一旦诊断就会跟你一辈子,如果气道炎症不控制住,持续的炎症导致气道越来越肿胀、越来越细,最后憋喘的症状越来越重,生活质量差,爬不了坡,干不了活。一旦遇到冷空气、低温、雾霾、病毒、细菌等刺激的时候,也更容易‘犯病’,甚至直接进ICU抢救。”苏楠教授解释说。
怎样才算哮喘真正控制住了?苏楠教授指出,现在的治疗目标有三点,一是白天不喘、晚上不憋,日常生活可以活动、运动,生活质量可以达标;二是没有急性加重;三是不使用口服激素。这些都达到才能叫达到了治疗目标。
现如今,医生手里的“武器”也多了起来,一些新型疗法,如单抗等,陆续被应用到了哮喘患者的治疗中。苏楠教授表示,在治疗方案的选择上,我们建议哮喘患者可以根据个体不同的疾病情况,在医生的指导下选择相应的治疗药物。如果2型哮喘的患者在应用了吸入激素等基础治疗方案后,症状依旧得不到控制,需针对2型炎症病因进行个体化的治疗。
警惕不喘的哮喘
喘、憋等症状被认为是哮喘的典型表现,实际上,临床上还有一些哮喘患者仅表现为咳嗽或胸闷,却并不喘。
“咳嗽变异性哮喘和胸闷变异性哮喘经常会被漏掉。但是经过病理检测、生理检测、功能检测后会发现,这些人就是得了哮喘。”苏楠教授粗略计算,如果把这两个不典型哮喘、儿童哮喘和有喘息症状的典型哮喘患者加起来,我国实际哮喘患病人数大约有8000多万。对于不典型哮喘,关键的是要识别出来,按照哮喘的流程来规范治疗。
苏楠教授强调,超过两个月以上的咳嗽,抗生素、止咳药等常规治疗不见效,肺理照片也没有影子,也不能用感冒、过敏等原因解释的,就要想到可能是咳嗽变异性哮喘。
对于马上到来的春节假期,苏楠教授提醒,二月份虽然不是流感的最高峰,但气温还没有回暖,春节期间难免奔波劳累,家庭聚会、朋友聚会多,也会增加呼吸道疾病的风险。因此,哮喘患者“药不能停”。同时还要注意保暖、戴好口罩,必要时候接种流感疫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