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提出“双碳”目标三周年! 绿色低碳产业已形成较大产能
发布时间:2023-09-22 14:59:28|来源:中国新闻网|作者:

  在政策的大力支持和推动下,低碳理念不断普及,政府、实体企业、金融机构、行业团体不断探索,越来越多的民众也积极参与到碳减排中。

  作为碳减排的有效解决方案和碳中和的重要路径,同时也是大众参与度最广、参与门槛最低的低碳环保行为,循环二手交易因为低碳这一绿色属性近年来也得到飞速发展。

  公开数据显示,2015年至2020年的五年间,我国二手物品交易规模从3000亿元快速提升至破万亿。另据清华大学能源环境经济研究所等机构发布的有关报告,到2025年,我国二手物品交易市场交易规模预计突破3万亿元,显示出十分广阔的前景。

  9月22日是中国提出“双碳”目标三周年。随着“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提出,中国迎来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回首过去三年,这场变革行至何处?未来又将走向何方?

  近日,中新社国是直通车“能源中国:‘双碳’目标三周年——再看统筹推进经济复苏与转型发展”座谈节目,邀请第十三届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刘世锦,能源基金会首席执行官兼中国区总裁邹骥两位专家,围绕“如何平衡经济发展和实现‘双碳’目标之间的关系”等话题,进行深入探讨。

 

  在邹骥看来,随着“双碳”目标的提出,过去三年来,中国经济社会发生了巨大变化。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在于“双碳”目标的提出给全社会树立了根本性的发展指导,也建立了基本的社会预期。这不仅使全民环保意识得到极大提高,也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投资活动以及经济成果。

  “近年来,在国内经济社会受到新冠疫情影响的复杂形势下,电动载人汽车、锂电池、太阳能电池‘新三样’等绿色低碳产业异军突起,成为中国经济新的增长亮点。”邹骥说。

  刘世锦认为,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在减碳方面与发达国家有很大区别。中国既面临着实现“双碳”目标的压力,也需要保持一定的经济增长速度。

  “过去存在一个误解,即把低碳发展和经济增长视为相互对立的关系。实际上,如果通过技术创新来促进降碳,将有望成为经济增长新的重要动力。”刘世锦说,过去三年,中国发展起了大量绿色低碳产业,不仅能更好服务“双碳”目标,也有利于推动经济发展。应该说,在兼顾经济增长和绿色发展方面,中国走出了一条新路。

  站在三周年的关键时间节点上,当前中国在平衡经济增长和实现“双碳”目标上面临哪些挑战?又该如何应对?

  邹骥表示,当前中国面临的挑战首先在于进一步提高全社会对“双碳”目标的认识,尽管当前社会认识已有巨大进步,但还需要进一步提高。另一个挑战在于推动绿色低碳产业的发展,中国绿色低碳产业已形成较大产能,但国内市场需求尚待进一步开发。

  关于如何应对挑战,刘世锦分析称,首先,要坚持“双碳”目标不动摇。尽管近年来国际形势愈发复杂严峻,中国经济也有稳增长的需要,但仍必须牢牢坚持“双碳”目标,因为全社会,包括产业界已经建立起实现“双碳”目标的预期。第二,要把立足点放在创新上。相关的政策配套必须到位,特别是在绿色低碳产业,需要有更多政策上的设计和实施。第三,提振市场需求。目前新能源技术相对旧能源技术有明显优势,中国的能源转型进程完全可以提速。中国官方可以提出一个更加符合技术和产业发展实际、更有进取性的新能源发展目标,这有利于新能源市场的拓展。

  近年来,中国日益走向世界舞台的中央。中国的“双碳”目标与全球气候变化治理存在何种关系?“绿色复苏”需要哪些国际合作?

  邹骥认为,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的减排目标、减排力度、减排效果,对全球气候变化治理有重大影响。中国的创新能为广大发展中国家提供宝贵经验和解决方案。中国实现“双碳”目标已具有全球意义。

  刘世锦表示,过去三年,中国最大的贡献就是将实现“双碳”目标的立足点放在创新上,发展起了具有全球竞争力的绿色低碳产业。事实上,此前部分业内人士对于应对气候变化的前景并不乐观,但近年来中国通过创新发展绿色产业,有效降低绿色产品成本,改善了人类社会应对气候变化的前景。

  关于国际合作方面,刘世锦认为,在应对气候变化和发展绿色低碳产业方面,各国应该有全局观念,朝着一个共同目标奋进,采取更具包容性的贸易政策,共同营造一个开放包容、相互促进、有利于绿色低碳产业发展的国际环境。(完)

编辑:菲菲
免责声明:文章转载自网络。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准确性给予任何担保、暗示和承诺,仅供读者参考,风险自己甄别并承担后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我们会及时删除处理!

图文推荐

相关阅读

资讯

产业

新闻排行